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古代诗词歌曲惊艳亮相2013年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3-11-01 17: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说不尽的北京情缘,道不完的京味情思。汇集了北京评书、单弦(岔曲)、口技、古代诗词歌曲等优秀传统表演项目的2013年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暨北京天桥艺术节民俗展示活动于10月26日—2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

  本次由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汇集了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评书、单弦(岔曲)、口技,以及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代诗词歌曲在内的多种传统表演形式。

  作为本次活动的压轴表演项目,古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诗词歌曲研究中心主任王苏芬教授将会亲自登台演出。王苏芬教授于1984年向中国艺术研究员傅雪漪学习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53首古曲,歌曲100首,广受好评,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有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后,王苏芬利用八年时间编辑五本古曲教科书,其中中国古诗词歌曲152首,被北京市教委收为精品教材。在从事教学一线的繁忙工作中,王教授一直致力于古曲的传承与推广,享誉海内外。此外,王苏芬教授还受邀参与了众多的社会活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声乐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声乐研究会歌唱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古代诗词歌曲简称古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从西周——春秋,产生了三百多首诗词,诗经产生后出现了楚辞。楚辞主要来自楚国的民歌,(如:“离骚”,“九歌”)九歌主要是祭神的诗歌,诗歌发展到汉朝由汉朝乐宫,一批作品乐府诗词。社会进入南北朝出现南北朝乐谱,南方人细腻,柔美的嗓音与北朝(蒙古族)豪放形成不同语言风格,产生“北朝乐府”典型代表“敕勒歌”。公元770年又形成去琴歌,用古琴伴奏演唱诗歌叫琴歌,代表作“春光好”“长相思。”后出现唐诗、宋词及元明清代表作。现在挖掘和保留下来的古诗词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欧阳炯《春光好》、冯延己《长相思》、于鹄《巴女谣》、屈原的《湘君》、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秋浦歌》、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杨白花》等。

  与此同时,在天桥剧场门前还将举办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包括内画鼻烟壶、药香制作技艺、面塑、泥塑脸谱制作技艺等在内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和学明艺术团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让您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西城区作为古都北京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西城区共有区级保护项目134个、从中产生市级项目56个、国家级项目32个,通过多年来的保护工作,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首都功能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广泛的社会影响。2013年文化遗产日期间,西城区成立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也是全市首家区县级具有独立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为西城区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