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浙江丽水:找准产业转型支点 撬动工业转型升级

2013-11-19 11: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丽水市委、市政府寻找经济转型突破新增长点的创新型工作纪实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正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丽水因此而在全国窜红。来自各方宾朋向流水一样涌向生态丽水的每一角落,享受大自然的天然馈赠,沉浸在无限的人生幸福之中。天然生态宝藏象神奇的魔方,为丽水人民制造出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美丽中国建设为生态保护开启了大门,也为丽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政策基础。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发展战略正为打造中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吹响了全面进攻的号角。产业转型,工业升级……一切的一切抒写出了一曲曲动人故事,给生态丽水描上了重重的一笔。

    只要一提起丽水,朋友圈中去过的人都会对其生态称赞不绝,都表示会带更多的亲戚朋友再去走一走、看上一看,回味大自然独有的神奇吸引力。如今丽水无论在网上搜一搜还是与人谈起,大家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戚感与归属感。神奇的大自然,天然的生态屏障给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丽水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生态财富宝藏。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已。对于丽水来说,保护了生态就是保护了神奇的生态聚宝盆。如何做好保护文章,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给浙江人民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生态养生福地需产业转型升级

    八百里瓯江滚滚而下汇入东海,三千座青山巍峨耸立直连苍天,位于浙江西南部的丽水,历史性地与山水结缘。打开想象的翅膀,站在高山白云间,生态大景区尽收眼底,尽享人间美景。

    丽水是浙江的绿谷,是浙江的最后一片净土。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最好诠释方法就是保护天然生态屏障。凡到过丽水的人,都会给出“山水相依、风光秀丽”的评价,这既是丽水全市自然景观的概括,也是丽水生态环境资源的简练浓缩。登高远眺,“奇、峻、清、幽”尽收眼底;回望身后,“峰、林、洞、湖”排列有序。丽水“浙南林海”、“旅游胜地”的美誉,实为上天禀赋。

    丽水的历史这样书写:千百年来,生活在自然山水中的丽水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保留了山水的风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生态养生文化。自然出美艳,文化添新彩。丽水这座有着1400多年建制历史的古老城市,把自然与文化在青山绿谷间演绎。

    生态养生福地丽水像一支歌,唱响了生态,引来了游客。天蓝,水绿,山清,游客们赞誉不绝。

    不和谐的是为了财富,工业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丽水生态倍受催残。山在哭泣,水在叫怨,天在哽咽。如何才能转变这种方式,让生态不在受伤害?

    生态污染引起了近届丽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让生态财富转化为现实财富,并不让生态受伤害,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为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产业经济转型已摆在了这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面前。如何转,怎样转?

    巧抓机遇推进市区共建园区建设

    生态财富需要转化、工业财富需要集聚,只有解决好财富来源问题,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生态。工业财富的集聚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如何发展寻求适合丽水工业发展布局的工业增长新模式就很是关键。

    千载难逢的机遇于2011年年底出现。当年,国土资源部正式将丽水列为全国首批低丘缓坡开发试点,四年给予丽水5.5万亩的低丘缓坡开发规模,要求丽水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建成“台地工业、坡地村镇”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5.5万亩指标,如何落地?落在何处?这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压力。为此,丽水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头调研、悉心谋划。

    2012年1月30日,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时任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现任宁波市市长)就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察看南城东扩二期建设和三期规划情况。当时,二期建设已进入尾声,而三期地处富岭街道,需要为城市建设和三产发展留足空间,拓展全市工业发展新空间迫在眉睫。

    “能否转换思路,跳出‘南城’寻空间?”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胆提出了一个新命题,并将目光瞄准了丽水的东北角——壶镇。

    时任市政府市长王永康(现任丽水市委书记)更是亲自带队到宁波杭州湾新区、余杭未来科技城等地调研,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 

    壶镇,被称为丽水的第三大平原,低丘缓坡资源更丰富,且山坡高度低、坡度小;这里,紧邻永康五金城,地处金台丽交界地,拥有高速公路及规划高铁铁路,为交通枢纽;这里,带锯床、缝纫机、工磨具等产业基础雄厚,多个产业为全国单打冠军;这里,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干部群众对由镇向城的蜕变和打造产业新高地思想统一、热情高涨。

    “市县共建”的全新思路迅速打开了全新空间:丽水要用好土地指标,缙云可提供开发空间;丽水市里有园区建设的人力资源,缙云县里有产业配套的资源优势。

    在这种无缝融合之中,共同实现的则是丽水全市跨越追赶的一致目标。丽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缙云县委书记、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园区党工委书记朱继坤说:“市委、市政府为了谋划经济新的更大增长点,摆脱工业发展中的困境,大胆推出市县两级合作共建科技园,这在我市、我省都是第一次,是史无前列的体制创新实践”。           

    走群众路线获民众大力支持

    坚持让利于民与取信于民相结合。坚持取信于民首先要让利于民,把工作根本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选择,以最大程度的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先后出台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实施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实施办法、壶镇镇土地征收留地处置暂行规定、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房屋征收范围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处理意见等一批惠民度大、操作性强的征迁政策。比如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政策,先后12次补充修改完善,层高从原来的10.6米提高到了11.5米;公寓安置的土地性质确定为国有出让;房屋重置价低于成本价;房屋共有公摊面积作为奖励,由政府承担;安置小区内道路、供排水、通讯、供电、绿化等配套设施均有政府承担;过渡期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及房屋协议签订、腾空奖励等,均就高参照了缙云县城的标准,如能按时签订协议和腾空,能享受到300元/㎡的奖励。全体人员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把政策讲明讲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引导群众算大帐、算长远帐、算经济帐、算居住环境帐,让老百姓真正看到、感受到征迁工作是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实惠的实事。多次召开了征地、拆迁等专项培训会,要求所有参与征迁工作人员都要深刻领会征迁政策,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搞人情账,坚决维护征迁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群众支持是前提。征迁工作政策的“含金量”基本上达到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最高标准,真正给群众以实惠。在工作中更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征地协议的签订开始,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工厂车间到处可见工作人员与村民走访座谈、宣讲政策、动员征迁的身影。利用春节走亲、进村入户、住村联心等方式,用真心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化群众。比如各相关村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带头拆迁。辖区广大群众给予高度理解和支持。园区征迁,成为“磨破嘴皮子、跑瘦腿肚子”走群众路线的一次成功实践。有不少群众感叹:现在居然还有这般认真的干部,真让人开眼界了;看他们这样拼命,想不支持都觉得难为情。正是这种处处为群众着想、群众看在眼里、干群结下了鱼水之情,“能够沟通就有办法”,很多急难任务才得以破解完成。

    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缙云县委副书记、园区管委会主任芦忠于指出:征迁工作的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体现了市县共建的成效,体现了缙云干部的精、气、神。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建设一流园区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壶镇速度”描绘出干实事的精气神

    登上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苍山区块,眼前的一切让人震撼:放眼远眺,一马平川——从去年9月21日正式动工,现在,一望无限的低丘缓坡场地平整已进入施工决战期。

    缙云县县长吴筱林说:“为了保证园区建设高速度,我县举全县之力支持园区各项工作。”

    为了让园区早日建成,2012年5月21日,缙云县委、县政府从36个部门和乡镇抽调100多位精兵强将成立征迁指挥部。经过15个月的大会战,目前首期苍山区块近1万亩的土地和近9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基本结束,园区建设开发正全面推进。

    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是“市县共建”模式在全省的首次创新实践,其征迁工作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既有“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挑战,也有“力量强、政策好、机制活”的优势。省、市、县各级领导深入园区征迁一线密集调研鼓劲指导,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坚强正确领导,兄弟部门乡镇全程大力支持,园区管委会与指挥部一同并肩作战。整个征迁工作自始自终保持强大的推力、合力、动力,自始自终保持一种担当、冲劲、速度。

    一个月时间完成了11个行政村6720亩土地的征地协议签订工作,两个月时间完成清苗清点、坟墓清点、权属认定和房屋测量等工作,三个月时间完成项目报批和招投标等工作,四个月正式动工建设并完成了土地征收款项拨付到位。整体搬迁3个村565户1100人,今年春节后启动房屋拆迁工作后,三个月完成了基础资料调查,三个月完成了房屋析产和评估公示,其中3月31日的工作从清晨7点一直延续到了凌晨两点,单日评估确权99户; 7月8日全面启动提前批拆迁协议签订,当天就签订协议165户,9天时间基本完成拆迁协议签订,7月9日-31日穿插完成了绝大多数房屋腾空;7月25日-8月5日基本完成了腾空房屋的拆除。截至8月22日,已经签订房屋征收协议563户,占总量的99.5%;完成房屋腾空563户,占总户数的98.4%;完成近83563方平米的房屋拆除,占总面积的92.8%。迁移坟墓近4000穴,其中冬至前后展开坟墓搬迁攻坚,冰天雪地的12月25日,单日搬迁坟墓401座,青塘坑和黄山头2座生态公墓也已投入使用。

    从筹备到现在,15个月,这个新兴园区场地建设已是全线开花,全方位推进,在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史上,这都堪称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壶镇速度”、“缙云速度”。

    园区从规划上明确“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示范区、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示范区、中国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丽水工业新增长极”的“两区一地一级“定位,给群众以信心。 
 
    在正式启动运行的第一年,源源不绝地催生出丽缙产业园一路不断的“壶镇速度”和“缙云速度”。

    2012年9月19日,园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成为我省最年轻的工业园区。

    2012年年底,在省林业厅的全力支持下,园区所用林地指标近3000亩全部报批结束,而在新模式实行之前,缙云全县每年报批的林地占用指标只有600余亩。

    同样是截止到2012年年底,园区“农转用”土地6662亩全部报批。这再次创造了一项园区纪录。丽缙产业园区三个月完成审批手续。

    与此同时,“市县共建”还为园区带来了融资上的高效和便利。在园区成立之初,缙云县财政全额出资的3亿元开发资金第一时间到账。在银行贷款上,戴上了“省级工业园区”的“金字招牌”,如今,丽缙产业园区经由缙云县和壶镇镇解决贷款抵押物,顺利从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银行取得24亿元贷款。这为园区下一步高速建设夯实了资金保障。

    踏实作风是根本。事不过夜、连续作战。好作风得到高效率,好作风换来好口碑。在园区拆迁全过程中,管委会和指挥部全体成员实行分组联村到户制度,指挥员、战斗员一起办公、一起下村。 “两头见星星”、“白加黑”、“5+2”、“晴加雨”、“舍小家为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的忘我精神始终高扬,“四善四力”的壶镇精神始终高扬:先后有钭朝晖等5位同志肢体受伤,就打着石膏忍痛工作;家人病了,心中有牵挂,但仍然坚持。杨安口组的卢根杰,妻子要动手术,直到打了麻药进手术台的最后一刻,他才赶到了病房;上王组的朱高阳,在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放弃休息,连续三天三夜工作在第一线。因42省道红线变更,上王村又“多”了150多穴坟墓需要迁移。清明祭祖,时机难得。发高烧了,他就挂着点滴进行政策处理。三天时间,150多穴坟墓硬是被他迁移了一大半。政策法规组的赵军,儿子连续几天高烧,4月5日杨安口村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已至深夜,23时34分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回到家,儿子已打完点滴酣然入睡,摸摸额头已不再发烫,真好!希望明天不要再热起来。”这样的感人事例比比皆是。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不怕吃苦、不怕麻烦、公而忘私、废寝忘食、能打硬仗的优秀队伍,园区的征迁工作才打赢了一个又快又稳又好、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的攻坚战。.

    实干苦干与巧干快干相结合。严明纪律、挂图作战。指挥部制定了考勤制度、管理制度、信访制度、保密制度、廉政制度等五项操作性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在土地征用、坟墓搬迁和房屋征迁安置各个环节,都详细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挥部下属的十几个工作组展开业务比赛,设置了土地征收工作进度表、房屋征收工作进度表和坟墓迁移工作进度表,进度表上的“目标、实际、组别、人员”等情况动态更新,营造出“时不我待,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按照不同时段的工作重心,明确职责和分工,实施领导挂钩联系,机动调配精干力量,落实干部分片、分户包干的职责,确保一线工作力量充足有力。全体征迁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雨加晴”的精神,攻坚克难、连续奋战,放弃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征迁第一线,比如房屋征迁涉及650多户,各类测量、评估、确认数字有几十万个,基本上做到了“零差错”,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信任。

    负责园区征地拆迁负责的缙云县壶镇镇镇长陈岳飞很兴奋地说:“大家工作做的细,拧成一股绳,才能保证在如此之快的大面积拆迁中,没有出现一起进京赴省上访,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于“市县共建”新模式,丽缙产业园区实现了“少而精”的机构设置。

    目前,按照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的思路,园区主要职能定位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经济工作方面,社会管理职能则全部委托给了地方政府。

    “他们全神贯注搞建设,我们全力以赴做服务。按照‘市县共建’的原则,以后我们将‘利益共享’,两套人马实现了无缝融合。”缙云县壶镇镇委书记陈骏说。

 
    引生态高新产业助力工业新腾飞

    从诞生到筹建,从动工到招商,丽缙产业园迄今为止走出的每一步,都在不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在这些“传奇”背后,一个“市县共建”的新模式托起了园区腾飞梦,成就了一个催生发展新速度的新平台。

    震撼背后是振奋。如今,这片尚在平整的工地不折不扣地成为一片投资热土——4月25日,将首场大型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选定在北京,这个刚刚面世的新园区一举引来了企业界的关注,协议总投资额达32亿元的六个“高、新、尖”项目当场与园区签订投资协议,目前投资3亿元的园林机械项目已完成了公司注册,实际注册资金已经到位。

    时至今日,丽缙产业园区面积已经达到了50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可用于发展工业,这相当于再建了一个“丽水经济开发区”。而且即使在全省,能有50平方公里的园区,用于制造业、工业发展,都为数不多。截止日前,有意落户园区的项目64个,拟投资金额125亿元;已重点关注项目23个,拟投资金额98亿元。总投资15亿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与上海昌鑫集团等进行了多轮会谈,基本达成意向,预计年内可以签订正式协议。

    做一个简单的估算,50平方公里、7.5万亩土地,除去公建部分,最少还有4万多亩可用于发展工业。按亩均税收10万元计算,年均税收可达40亿元,对于壶镇,对于缙云,对于整个丽水,这都将一次跨越发展中“最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缙云县委书记朱继坤最后说:“我们有这么强大的一支干部队伍,对园区建设充满期待,我们一定要把园区建设成为丽水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示范,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罗雪斌 朱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