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欧洲新闻 > 英国 >

浓淡总相宜:画家刘佩珩的丹青缘

2013-11-28 15: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引子:

  英国的深秋总是伴随着连绵的阴雨和冷风,不免给人一种灰暗忧郁的感觉。而当我们走进画家刘佩珩在伦敦的书房的时候,那琳琅满目的收藏和字画顿时令人眼前一亮,一股暖意油然而生。国画的水墨黑白与西洋的油彩冷暖,瓷器的雪白剔透与铜器的厚重雄浑都相映成趣,共生而不失和谐。更有趣的是墙上刘教授与小外孙共同完成的习作,一边纯真自然,一边老道飘逸,平添了几多情趣。这便是客居英国的画家刘佩珩的书房给人的第一印象。俗话说,画如其人,刘教授的画和他的收藏更是体现了他六十多年来对人生的积淀和对世界的感悟,让人肃然起敬。

  浓-书画浓情

  闲谈书画之时,画家刘佩珩很自然地提到了齐白石老先生,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当刘教授提到齐白石的时候,他特意点出了齐白石老先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诗书画印”,相得益彰。虽然齐白石的大写意画作是最出名的,但其实他自己所推崇的,却是放在“画”之后的“诗”和“书”。我们这才明白,刘教授的本意是画家也同时需要是书法家。正所谓书画一家,诗书画印一体才能真正呈现一幅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画。

  刘教授是位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研究员。首先,他的画作令世人喜爱,为藏家推崇。画花鸟,能怡然自得,清新喜人;绘动物,则形神兼备,妙趣横生;描山水,既大气磅礴,又气韵生动。因此,他的作品《双猫图》被邓小平同志收藏,画鹰的《高瞻远瞩图》则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夫妇收藏。不仅如此,刘教授对诗书画印的自我要求一贯坚持高标准,这点有别于这方面有所欠缺的某些画家。据他介绍,往往在一幅画完成之后,他会仔细揣摩题诗内容和字体,以及留白和尺寸,甚至会用草稿的方式,采用边角纸料写上题诗,盖在空白之处,细致对比以求最佳的效果。

  当我们翻开刘教授出版的画册欣赏,再仔细对比墙上的书法作品和画作题诗,果然发现从内容、笔法和布局上,诗书画印都相得益彰。在刘教授的书桌之上,还有一本大的记事本,翻开一看,原来全是刘教授自己在写生、参观和生活之中的所思所想。其中诗句不乏应景之作,配上速写与相应题材,读来确实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再加上他的一方方点睛之印,现出金石之技,让人在诗书画印统一和谐的境界中,深刻感受到刘教授创作和治学之严谨。

  淡-淡泊收藏

  谈话之初,刘教授便很谦虚地对伦敦的作品展示条件有限表示歉意,并诚挚邀请我们到北京做客。刘教授的北京画室名为“野草居”,还是他的恩师—国画大师黄胄给题的匾。人还未到北京,但仅在伦敦,我们就已经被刘教授书房中琳琅满目的各色收藏吸引了。刘教授指着墙上的一幅巨大的颇具历史感的挂毯,话匣子渐渐打开,也说起了许多在伦敦二手古董市场和拍卖场上淘宝的有趣经历。

  据刘教授考证,根据其中的各色人物的表现方式和时代背景,以及原装画框的破旧程度和式样来看,挂毯应该有数百年的历史。当他淘到这件宝贝的时候,挂毯完全是灰蒙蒙一片,是刘教授和夫人仔细地用吸尘器和其他方法细致地清除灰尘,原作的韵味才逐渐显现出来。

  刘教授顺手从地上拿起一个瘦长型的非洲木雕对我们介绍说,当时他看到这个小雕塑的时候,就被它流畅的造型和色彩吸引住了,虽然无法从年代甚至是国别去区分它的价值,但单纯从艺术的角度,便可以感受到那种浑然天成的魅力。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把这个雕塑人物的三维造型投射到一个二维平面上,直接就与印象派大师毕加索的作品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言语之中,体现出来的是那种对各类艺术和收藏的欣赏和沉醉。

  伦敦的二手旧货古董市场是刘教授淘宝的主要场地,他用自己对艺术的独特鉴赏力和一番诚心,竟然能够克服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而经常收获颇丰。精美的英国传统瓷器茶具,典雅的欧式休闲座椅,稀有的中国铜錾书画屏风等等,每一件都诉说着各自的精彩故事。但是,刘教授淘宝的目的和心态,不在于投资盈利,发家致富,而在于艺术鉴赏与珍藏。正因如此,刘教授被伦敦众多的华人收藏爱好者邀请去鉴宝并交流淘宝经验。

  相-受授相承

  知道刘佩珩教授的人,一般都了解他四十年前拜师于黄胄大师门下的事情。能得黄胄大师赏识收为徒弟的刘教授,自然有着出众的天赋和素养,其实,这是与他家庭环境分不开的。刘教授的母亲刘玉琴乃是北平华北学院国画系高材生,是当时北京画界有名的才女,又因住家邻近琉璃厂,使他在学习绘画方面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年仅十三四岁的他便已经已经开始为美术公司手绘贺年卡片。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的四年专业学习让他系统地培养了素描、色彩、西画等各种技法的功力,也为他日后中国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从学校毕业后的十多年里,他在信封厂工作时设计出了各种题材的信封而广受欢迎和关注。

  恩师黄胄是对刘佩珩教授过去四十年间的国画创作影响最大的人,而这种影响一直贯穿到了今天。在众多教诲当中,刘教授只与我们谈到了一个词——速写。速写就是生活,艺术没有生活就没有源泉。这里的速写,其实是来源于西洋绘画,但这是所有绘画的基础。在黄胄大师训导之下,他更是将过去学习西洋画的基础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自己本身的实践,刘教授在教学生绘画之时,更是将这个要求言传身教传给了自己的学生。因为他相信黄胄老师的教导,有了速写基础,画什么都行。

  时至今日,刘教授出游之时仍会带着一个速写本,扑捉着生活中的各种美。有意思的是,他的小外孙更是受到影响,经常会在出去玩耍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美,然后就会嚷着让刘教授用速写给记录下来。爷孙之间,才气自然传承,可谓其乐融融。

  宜-鉴古宜今

  纵观刘教授的作品,便可发现其作品题材广泛,功力深厚,画风奔放、酣畅,挥洒自如。刘教授尊重传统,师法自然,对艺术至诚至臻,师前人而又独辟蹊径。刘教授对生活的热爱,就如同那一幅幅生动的猫图、鹰图和竹图,既让人自然体会到传统国画的韵味,也让人感觉到属于画家本身风格的鲜活和大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刘教授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只需从一件小事便看出端倪。他会经常翻看一本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标准草书小册子,除了欣赏之外,更是为了在落款之时用以比对,不允许自己犯任何低级的错误,因为草书的自由和变化,差之毫厘经常就谬以千里。

  在谈到目前某些画家对中国画的创新上,刘教授感慨万千,对于某些标新立异的出位作品,他认为有“哗众取宠”之嫌。而对于那种流水线式的创作,他则表示无法理解。其实创新是中国画一直所推崇的,如吴昌硕使用金石笔法作出的花卉图,黄宾虹借用古玉的明暗来给山水上色,还有张大千用泼墨和色彩创作出近代最为著名的山水画等等。刘教授赞成创新,鼓励创新,但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在当今浮躁的中国社会,各种炒作出来的畸形市场多少让刘教授感到些许无奈。在西风东渐盛行的当代中国,中国画作为我传统国粹艺术会走向何方,刘教授感叹任重而道远。对于国画教学,刘教授只提出了一点希望,国画老师首先应该身体力行,认真钻研国画,才能传道授业。如此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才会有希望。(王世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