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日报记者观察:自豪因子,在血液中流淌

2014-05-26 08:18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陈效卫 谢亚宏)在俄罗斯生活一段时间,更能体会当地人有着浓浓的大国情结。莫斯科街头为数不少的老式苏联餐厅和各类苏式纪念品表明,苏联这个昔日“超级大国”在许多人心中从未走远。
 
  《俄罗斯报》编辑戈尔什科娃为俄罗斯诸多“世界之最”自豪不已:“文学、绘画、艺术、建筑、科技、体育、军事……哪一个领域我们没有登临世界峰巅?上天还赐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同样也令人引以为豪。”
 
  俄罗斯人自豪感源头多样,昔日辉煌是不竭的“活水”。2013年7月的一项民调证明了这一点:85%的受访者对祖国历史引以为荣,特别是1941—1945年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在民众心中分量最重。虽然高达2700万人的牺牲几乎给每个俄罗斯家庭都留下了一段惨痛的记忆,但它同时也成就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辉煌”。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普通民众都会盛装走上街头,载歌载舞,表达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珍惜。一位莫斯科普通市民对记者说:“不忘所有遭受过的苦难,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
 
  昔日的辉煌和现实的挑战相依相伴。民众自豪感下降,最直接体现在经济这一软肋上。2013年民调显示,80%的受访者对俄罗斯当前生活水平感到不满,对苏联时代的物资紧张和僵硬体制也颇有怨言。俄罗斯外交学院副院长卢金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大国发展之路上,俄罗斯必须重视经济发展,避免重蹈苏联覆辙。”
 
  俄罗斯在融入世界、提升形象等方面,正朝着大国方向砥砺前行。2014年初的索契冬奥会展示了开放、自信的胸襟,成为俄罗斯迈向大国之路的关键一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大国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去年9月在俄罗斯的调解下,叙利亚政府同意将化学武器交由国际监督,美国箭在弦上的军事干预戛然而止。俄政治研究中心主席奥尔洛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其形容为“史无前例的事件”,“体现了俄罗斯巨大的外交影响力”。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也发挥着独特的大国作用。
 
  在俄罗斯人看来,近来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磕磕绊绊,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强化了俄罗斯大国地位的软硬实力。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和2014年克里米亚地区并入俄罗斯等,都是例证。俄罗斯的战略眼光也投向东方,力图在亚太地区占有一席之地,为其全方位恢复大国地位提供新的空间和动力。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俄罗斯民众正重新认可本国的大国地位。俄列瓦达中心今年3月的一项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67%的人认为俄在当前世界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近年来该项调查的“最高得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主任沃斯科列辛斯基对记者表示,俄罗斯从来就不是一个“小国”。在当今世界合作潮流下,俄罗斯完全有能力与世界各国密切往来,成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所教授阿德尔巴讲得更为动情:“逝去的荣光不能说明现在,但不屈的俄罗斯人一直致力于赶超。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就令人备感荣耀”。
 
  当年自豪地喊着“伟大的加加林叔叔”的孩童们如今已成长为俄罗斯的中流砥柱,他们没有忘记曾经的辉煌,直面现实,迎接挑战。“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普京总统的这番话道出的是俄罗斯人共同的心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