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艺术 >

走出去 立得住 叫得响(五洲茶亭)

2014-05-25 08:21 来源:人民日报
   (潘 宁)“艺术之都”巴黎汇集了全世界顶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其演出市场也成为衡量舞台艺术作品生命力的试金石。近年来,中国艺术表演在巴黎频频亮相,许多演出在赢得口碑的同时,也取得了票房不俗的成绩,可谓“叫好又叫座”!
 
  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艺术,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由于昆曲的唱词译成外文后,其文采意境难免会打折扣,其清丽婉转的曲调与西方歌剧华丽的唱腔反差强烈,为西方观众接受难免有一个过程。去年2月,苏州昆剧院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在巴黎古老的夏特莱剧院惊艳亮相后,却取得7天连演、观众场场爆满的极好效果。法国媒体评价昆曲“优雅到极致”。中国最古老的剧种首次走进了法国主流媒体和观众的视野。
 
  同样是在夏特莱剧院,去年秋天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和《天鹅湖》,也吸引到逾万法国观众,8场演出反响热烈,实现了艺术价值、观众口碑和商业票房“三赢”的硕果。
 
  相对于古老的昆曲和洋派的芭蕾,中国杂技作为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在欧洲文化市场上也已经站稳脚跟。走向世界的中国杂技,不再仅靠单一的难度技巧吸引观众,而是融入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成为具备艺术感染力的舞台作品。中法联袂创排的童话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杂技剧《十二生肖》等在欧洲巡演百场以上,就是鲜明的例证。
 
  纵观近年法国演出市场上熠熠闪光的中国文化产品,尽管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取得艺术和商业成功背后的决定因素却殊途同归。
 
  一是文化产品须兼具艺术水准和商业价值。昆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芭蕾则来自西方,杂技剧兼具东方的“神”和西方的“形”,每种优秀艺术形式都有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发展空间。芭蕾的文化认同、杂技的群众基础显而易见,昆曲《牡丹亭》的成功则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忽视的是,历经几百年历史积淀的昆曲艺术,与国粹京剧一样,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对西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在传播方式上多下功夫,会有不凡的效果。
 
  二是实力雄厚的演出公司的运作成为艺术产品“走出去”的助推器。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首次登上法国舞台,借助了日本五大文化经纪公司之一的松竹株式会社的雄厚实力;中央芭蕾舞团第三次巴黎之行,由经验丰富并对中国又十分了解的法国演出公司促成;而法国歌露白国际演艺公司和法国凤凰马戏公司均在业界享有盛誉,直接参与杂技剧《爱丽丝漫游奇境》和《十二生肖》的创作和编排,进而打造出符合欧洲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的杂技剧精品。
 
  三是广告宣传不可或缺。中国人讲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演出市场,如果缺乏一定规模的前期宣传和广告投入,任何优秀的文化产品都极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境况。中央芭蕾舞团赴法演出时,法国演出公司提前数月启动宣传工作,在地铁张贴大幅海报,在公共场所发送宣传册页,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法国主流媒体造势,邀请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刊记者进行专访……如此一番功夫,最后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在推出过硬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着力让其在国际市场“生根、开花、结果”。中国文化产品需要积极地走出去,更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立得住、叫得响。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