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时尚 >

用绘画解读古诗展示东方文化 罗小华被封“艺术界东方使者”

2013-07-05 14:20 来源:新华网
     作为中法文化交流使者,罗小华一直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向西方展示神奇的东方艺术。用绘画语言将东方经典古诗洋洋洒洒表现出来的名画《把酒问青天》的面世,让西方艺术界人士大为震惊,西方画评家将罗小华称为“艺术界的东方使者”,他们认为只有从罗小华的作品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东方艺术的神奇与博大精深。
 
    作为建国以来第一位公费旅法女画家,罗小华一直将发扬及展示东方艺术作为创作的最终目标。她将受到的西方文化艺术熏陶的思想融入到东方艺术之中,别出新意的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已经开始慢慢与国际接轨的国内艺术家而言显得非常合时宜,且深受欢迎。国内画评家认为,有着东方文化基础又受过西方艺术熏陶的罗小华无疑是中西艺术传递的最佳使者,她能从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艺术进行分析、融合,并且能够用最传统的艺术手法,最易被理解的方式将东方艺术展示给西方观众。西方艺术界则将罗小华曾为“艺术界的东方使者”,他们对于罗小华用绘画语言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阐释出来的艺术手法大呼惊奇,尤其是像《把酒问青天》这样用绘画的形式将中国古代诗歌传达给观众的作品颇为喜爱和赞赏。
 
     罗小华的这幅《把酒问青天》,灵感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月下独酌》,她将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用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描述出来。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可以看到画者运用了强烈的对比色彩共融的手法,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从文雅的传统国画中脱颖而出,也从西方写实主义中脱颖而出。兰与黄两种对立色彩的运用将画家极力想要表现的意境用对立的手法表现出来。画中的诗人端着酒杯仰望苍穹的身影向画外观者传达出独酌的感伤与思想的碰撞。这种色彩创作手法从罗小华的后期学院派开始就已经出现,直到罗小华94年承接了大型夏尔家画展来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长时间里,这种表达感情的色彩更加深深感染罗小华,将强烈色彩交融的表达带入了最高峰。
     罗小华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是因为在多次的艺术交流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导致艺术上的隔阂很难跨越,吴冠中先生讲课时也曾说过“作为画家很痛苦,因为绘画的语言无法像文字那样表达丰富。”这让罗小华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她慢慢发现在中国文化圈里解读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是件比较容易的工作,但在文化背景和审美理念完全不同的西方,去传播中国文化或打开中国古代艺术元素的大门,并非易事。她决定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文字无法替代的绘画语言,在“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类情感里,用艺术来代替语言将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缩小到最小,而诗画的互相表现则成为罗小华解决这种隔阂的最佳选择。
     在中国很久以来一直传承着“诗画同体观”的理念,就是说诗画实际是一种东西,其意和本原以及表达思想、表达境界是一致的。诗歌是诗人用文字写出来的画,而画作则是画家用笔墨画出来的诗。罗小华认为,如果一位诗人仅仅只能用语言或者文字去表达自己的诗意,躯体是不健全的;一位画者如果其画作不能表达出诗意仅仅算作‘画工’。一位真正的画家不仅能掌握了文字语言的功底还能图形描绘出诗的意境,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才能被称为名副其实的“画家”。因此她萌生了用绘画来表达古诗的意境的想法,《把酒问青天》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诞生的。
      很显然,这幅作品的成功证明罗小华已经寻找到了最好的东西艺术交流的“渠道”,而这幅作品也随着罗小华知名度的提升成为中西艺术界的“瑰宝”,很多西方艺术界的名家都曾慕名来一睹这幅作品的真容,甚至一度在罗小华个人画展上流连忘返。他们纷纷表示,中西文化的结合让艺术更加神奇,这也正是艺术家的最终追求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