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新闻 >

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合作不断强化

2020-05-20 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合作不断强化(国际视点)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张朋辉
  核心阅读
 
  近年来,由于部分战乱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文物盗窃犯罪频发,给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国际追讨带来新的难题。随着打击文物走私的国际合作不断强化,国际文物联合执法与追讨力度正持续加大,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协调,努力探索文物回归之路。
 
  
 
  近日,国际刑警组织、欧洲刑警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公布了一项由10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打击文物走私专项行动信息。此次专项行动共逮捕犯罪嫌疑人101人,开展了300多项刑事调查,缴获文物超过1.9万件。这次行动被认为是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国际文物走私犯罪规模大、涉及范围广”
 
  此次专项行动于2019年秋发起,由于安全等原因,今年5月才公布具体信息。据介绍,走私文物主要来自中东等战乱国家和地区,以及博物馆和考古发掘地。缉获的文物包括不同时期的钱币、陶瓷、兵器、绘画、化石等,警方还缴获了金属探测器等大批作案工具。
 
  这次专项行动查获的走私文物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备受关注。阿富汗海关在喀布尔机场截获了971件文物,这批文物即将被运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阿根廷联邦警察部队通过对一起网络销售线索进行侦查,一次行动中就缉获了2500枚古钱币,拉脱维亚警方则缉获了1375枚古钱币;西班牙与哥伦比亚警方合作,在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追回了一批非常罕见的前哥伦布时期的文物,包括金面具、金雕像、古代珠宝等,哥伦比亚当局在3个嫌疑人位于波哥大的房屋进行搜捕,缉获了另外242件文物,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缉私行动之一……
 
  据悉,这是国际刑警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第二次联合打击文物走私行动。鉴于此次执法协调范围覆盖全球,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和欧洲刑警组织联合成立了一个24小时运营的协调指挥部,及时交流信息、发布警报。协调指挥部还对多个关于被盗艺术品的数据库进行了核查,发现犯罪线索。此次行动还开展了“网络巡逻周”,各国及国际刑警执法人员锁定了大批犯罪嫌疑人,依靠网络线索缴获了8670件文物,占缴获文物总数的近1/3。
 
  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于尔根·斯托克表示:“此次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之多、查获的文物数量之大,表明国际文物走私犯罪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每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都是其潜在目标。”
 
  “打击文物走私犯罪需要各国密切合作”
 
  据国际刑警组织介绍,当前流失文物增多有两大原因。一是战乱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破坏大大增加。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依靠文物走私牟取丰厚的收入。该组织宣称,仅仅通过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西部那布克地区抢劫的文物,就获利3600万美元。该组织的活动区域曾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考古资源丰富。战乱期间,大量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文物在欧洲黑市流通。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数以万计的伊拉克珍贵文物被洗掠一空,而此后追回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其次是盗窃犯罪频发。个人收藏家、宗教场所、博物馆都成为文物盗窃犯罪的目标,绘画、雕塑、古书、家具、古钱币、金银器是重灾区。今年3月,荷兰拉伦市的辛格博物馆宣布,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纽恩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被盗,而这件作品是从格罗宁格博物馆租借的。此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发生多起盗窃案件,其中2002年被盗的两幅画作在2016年被意大利警方从与黑手党有关系的团伙中缴获。去年11月,德国德累斯顿王宫的绿穹珍宝馆被盗。警方称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盗窃案,被盗的3件18世纪的珠宝价值接近10亿欧元,其历史与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根据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中的近5万件失踪艺术品记录,其中近74%是在欧洲被盗。
 
  为此,国际刑警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今年4月发布一份声明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95%的博物馆被迫关闭,这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挑战。该组织建议轮流值班,24小时视频监控、优化应急程序、与警方定期沟通等,加大安保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文物走私、联络、交易的重要手段。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御厨邦雄表示,网上非法交易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为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欧洲刑警组织执行主任凯瑟琳·德波勒指出,文物走私涉及文物来源国、走私中转国、文物走私的目的国,是国际有组织犯罪的一种。文物走私往往是由贩毒和贩卖武器的同一个国际犯罪网络实施的。“文物走私犯罪是一个全球现象。打击文物走私犯罪需要各国密切合作,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网络。”
 
  “国际合作探索文物回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打击文物走私的国际合作不断强化。为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刑警组织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呼吁各国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被盗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文物的交易,并重申制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并强调这些罪行与资助恐怖主义活动之间的联系。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打击文物走私合作。由中国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已于2017年上线,并同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库连接。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加强文物追索返还信息共享和合作。
 
  在国际文物执法不断加强的同时,各国也在文物回归方面探索深化国际合作。一些国家在归还流失文物方面做出了积极表态和努力。2018年底,法国宣布向贝宁归还26件文物。法国总统马克龙委托专家研究归还非洲文物事宜。专家撰写的报告称,非洲超过90%的文物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法国有至少9万件文物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仅巴黎的布朗利码头博物馆就有约7万件来自非洲的文物。专家建议修改法律,“大面积”归还非洲被盗文物。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踪文物记录严重不足,流失文物追讨力度仍远远不够。目前,西方国家许多博物馆都不愿放弃非法占有的文物。大都会博物馆、盖蒂博物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都藏有大量此前以侵略、盗窃、欺诈方式获取的文物,但是这些博物馆拒绝归还。英国是收藏外国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英国律师杰弗里·罗伯逊表示:“英国的博物馆展览的很多都是‘偷来的文化财产’,相关机构理应归还殖民者从殖民地人民手中攫取的宝藏。但由于法律及外交等多重因素,国际合作探索文物回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本报布鲁塞尔5月1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0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