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团结伟力,改天换地

2021-06-23 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团结伟力,改天换地(望海楼·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 ⑦)

 

王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3日   第 01 版)

 
 

  1943年夏,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施行凶残的“三光”政策。在这黑暗时刻,一首慷慨激昂、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歌曲,在河北平山的一个小村庄中首次唱响。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词曲铿锵,唱出了身处苦难深渊的中国人心声,让斗志和希望为之昂扬。

  靠什么绝处逢生,凭什么以弱胜强?“团结就是力量”,一句朴素的话,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团结是什么?抗日战争中,团结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是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孟良崮战役时,团结是“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人为解放军纳的500多双军鞋;淮海战役时,团结是老百姓顶风冒雪、昼夜兼程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物资的88万辆小推车……

  团结是平等协商,是费孝通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的感慨:“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团结是齐心共建,是《共同纲领》中“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庄严宣示;团结是自强不息,是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时发射的“两弹一星”,是改革开放春风中万众共创的经济奇迹;团结是有难同当,是特大洪灾和汶川地震发生时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团结是有福同享,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征程中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团结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有个体聚集到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磅礴之力,推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破浪前行。

  团结就是力量,道理简单,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还是要回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世纪大哉问——为什么近代以来,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做到团结亿万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能团结人民,因为党以团结为旗帜,视团结为生命线。毛泽东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说,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能团结人民,因为党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的心中也装着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奇迹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无不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已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克难前行。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中华民族历来有伟大团结精神,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奋进的历史。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不论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但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万众一心凝聚改天换地的团结伟力,承载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就将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