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

侨界菁英投身中国生物制药研发

2022-07-22 12: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侨界菁英投身中国生物制药研发

 

睿 加 陈书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22日   第 06 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mRNA药物具有低成本、低副作用和高生产效率的显著优势,在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癌症及罕见疾病治疗等方面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多家生物科技企业进军RNA药物研发,在线性mRNA,环状RNA和mRNA靶向递送等领域均有所布局。

  不忘初心 笃行不怠

  曾侨居美国多年的陆宇博士毕业于华盛顿大学,任百济神州RNA药物技术开发高级总监。十几年来,他从未停止对RNA药物技术的探索。

  “我小时候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淘气爱玩、不谙世事。小学四年级那年,母亲患结肠癌去世。我没有等来医学奇迹,却在恍然之中窥见命运的无常和残酷,希望为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做些什么。”谈及从事药物研发的初心,陆宇如是说。

  2006年,陆宇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时,偶然发现RNA剪切对干细胞调控分化过程具有重要支持作用,自此深耕RNA药物研发。为开拓研究思路,他毅然决定从分析化学跨专业到干细胞生物学进行科研探索。

  他说:“在博士后阶段跨专业绝非易事,我必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学习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概念、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曾经我无法做出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然而,一个个在实验室度过的深夜与凌晨,一次次实验失败后的沮丧与叹息,都没能使我放弃。终于在2014年,我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的权威子刊上发表论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

  产研结合 迎难而上

  英籍华人郑晓伟博士毕业于英国邓迪大学,目前在百济神州负责mRNA药物工艺开发。

  “一个成功的研发项目背后是无数次失败与重建的过程,其中不仅需要科研工作者用心钻研、巧妙设计,更需要技术转化、产研结合。”为此,郑晓伟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广泛参与技术转化项目,积累一线行业经验。

  “从个人到公司,从几人到几十人的项目,我不仅需要掌握技术,更需要了解市场。无论是新技术的评估与引进,还是生产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对人员管理、财务分析和商务拓展有足够了解。项目管理需要试错,有时立项被否,有时实验失败,都成为我们创新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郑晓伟说。

  当前,全球mRNA药物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郑晓伟认为:“mRNA药物仍存在阿喀琉斯之踵,其研发难点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递送方面。mRNA药物结构不稳定,会被人体迅速降解,进而影响药物成药性。这就需要强大的药物递送技术支持,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投身科研 矢志创新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产业飞速发展,许多生物科技企业敏锐把握前沿科技,坚持药物技术原始创新,不断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

  2021年,陆宇加入百济神州,负责在上海组建mRNA药物研发平台。他说:“不到一年时间,我在mRNA设计、生产、分析、递送等各个领域招募到行业顶尖人才进行技术开发。为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我每周都会举办两次文献阅读讨论会。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也经常组织一些轻松的团队活动,使团队成员在隔离期间依旧保持对mRNA技术的学习和研讨。”

  mRNA药物研发是生物制药行业的一个全新赛道,更需要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陆宇表示:“目前,mRNA药物主要集中于疫苗、血清蛋白以及其他细胞外蛋白等方向。理论上,mRNA技术能编码任何一个细胞内蛋白,但这个技术优点还没能实现。mRNA药物技术开发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药物技术产研结合,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