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标识时代 讴歌光荣——“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侧记

2021-07-22 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标识时代 讴歌光荣

——“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侧记

钱晓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2日   第 12 版)

 

  追梦(雕塑)
  创作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图片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

 

  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的浮雕,生动呈现了中国人民近现代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艰苦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信仰》《伟业》《攻坚》《追梦》《旗帜》5组主题雕塑,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和“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的核心内涵。

 

  时代赋予雕塑灵魂,雕塑定格时代记忆。每一个时代,总有主题性雕塑因其深刻的内涵和卓著的艺术水准,成为时代经典。

  倾力创作精品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大型党旗雕塑《旗帜》坐北向南,其他四组群雕分别坐落在广场的四个角上。这5组主题雕塑是“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的成果。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精心策划、组织,各组雕塑不仅是主创雕塑家团队、更是举所在单位之力倾心创作、打磨的精品力作。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工程负责人徐里表示,“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以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美术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员最多的雕塑工程和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主题创作的盛举,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高峰。

  《旗帜》雕塑由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领衔。32级台阶导向高5米的座台,这座不锈钢雕塑高7.1米、长21米、厚1.45米。《旗帜》就像一座山峰矗立,俯瞰整个广场。吴为山介绍说:创作历经两年半,前后易稿16次,从初创到最终完成,经过无数次研究、推敲、打磨,以臻完善。作品重点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树立起一面高扬的旗帜。雕塑端庄厚重,以期让人们拾级而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党旗的神圣与肃穆。雕塑与环境和谐一体,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植物、白色的汉白玉基座与台阶,三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产生明快大方的视觉美感。

  《信仰》《伟业》《攻坚》《追梦》4组汉白玉群雕,每组的尺寸均为长15米、宽4.5米、高8米,采取了圆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观众可以四面观赏。四组雕塑由583块汉白玉组合,每组重约600吨。每组雕塑由一所美术学院的雕塑家领衔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领衔《信仰》,作品包括4大板块,12组场景,71位人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领衔《伟业》,作品紧扣“人民史观”和“新时代风貌”,表现了65位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奇瑞领衔《攻坚》,作品分为12组场景,刻画了67位攻坚勇士;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领衔《追梦》,着力刻画中华大家庭各民族载歌载舞、欢乐和谐、昂扬向上的宏大场面,73位人物形象融入其中。

  吸收中外经验

  《信仰》《伟业》《攻坚》《追梦》4组雕塑,采用团块式结构呈现,犹如屹立的山峰、席卷的巨浪,整体气势昂扬,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团块式群雕是人类雕塑史上的经典形式,汉代雕塑《马踏匈奴》就是采用团块式雕塑的典型。此次,4组雕塑采用了前高后低、成山峰般向前涌动的样式。处于4组雕塑前列的领队者昂扬、奋进的姿态形象,显然吸收了苏联雕塑家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创作的大型纪念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精髓。团块式群雕气势雄壮,特别善于表现英雄气概的群体形象。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以北京农展馆群雕《庆丰收》、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组雕《丰功伟绩》等代表作。

  可见,4组雕塑在整体设计上吸收了中外雕塑历史经验,在创作风格上又有不同特色,创作的人物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雕塑《信仰》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群像,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吕品昌表示,汉白玉材质的使用,充分体现了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加上整体人物宣誓动作的一致性和韵律感,在技法处理上打散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布,相互穿插。这种统筹安排有效避免了风格和手法的单一化和概念化。

  雕塑《伟业》紧扣“人民群众”和“现代性”,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曾成钢的雕塑风格受到中国商代青铜器和西方现代雕塑家布德尔等人影响,被称为“精到的厚重”,其雕塑语言强调昂扬、挺拔的形式感和张力。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说:“这组作品风格粗犷,在制作中追求某种雕塑语言的粗粝感,追求人物造型的体块感,增强雕塑本身厚重的力度,具有强力的特点。”

  雕塑《攻坚》讴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杨奇瑞介绍道:雕塑四面有12个场景,正面以脱贫攻坚为核心意象,构成顶天立地的新时代攻坚群像。自正面开始,分为开路先锋、高原蓝图、抢险救灾、石油会战、红旗天渠、搏风击浪六个部分;背面则为铜墙铁壁、飞夺泸定桥、为了新中国、人民小车、极地科考、建设家园六个板块。

  与《伟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追梦》。李象群的雕塑风格深得罗丹的精髓,细腻、深入而抒情。李象群说,《追梦》努力展现各民族同舟共济, 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喜悦、自信与自豪,代表团结一致、互助共勉,共同奏响了时代文化的最强音。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以创作团队的学生、教师等担当角色,追求鲜活、真实的造型。对其中的少数民族形象,团队更是精心查考民族文献,悉心揣摩民族服饰,体会特定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感悟“真实”,表现时代特征。

  (作者为中国雕塑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