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险处不须看-刘境奇意象山水画展

2021-09-02 15:36 来源:综合

险处不须看16.png

 

 

策展人:冯原

学术主持:杨小彦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图书馆

展览统筹:沈卓娅

执行团队:陈艳梅、吴芯琳、张锦源

开幕:2021年9月12日下午3点

展期:2021年9月8日-9月20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珠江东路4号)

前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

                      ————《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位于湘赣交界罗霄山脉的井冈山,仅从它的风光来看,似乎与常见的南方山岭并无二致……

事实上,从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念为中心来观看——由三山五岳所构成的江山—地理框架也从未把算不上雄伟的罗霄山脉包括在内;从历史上文人所构建的诗书画传统来看,确实也从没有哪一个倪云林或黄公望曾经隐居于此,更没有什么如《富春山居图》一样的传世杰作;所以,罗霄山脉的地形风光也从未见于文人画的笔墨,因此,也不曾有机会透过文人的审美情趣转变成引以为傲的视觉传统的组成部分。

千年以来,它的风光仅止被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和樵夫所看见……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也许,某个砍柴的樵夫爬上一颗松树抬头仰望之时,他可能看见了黄洋界——不过他并没有想到什么,那只是井冈山某个隘口的寻常轮廓而已;或者,某一个采药的草医也曾经爬上过山势险峻的绝壁,或许他只是为了采集某种稀有的石斛,是啊,从采药者的视角来看,黄洋界的山峰可能仅仅只是化成了阳光下的一道幻影罢了……

从视觉被“历史化”的起点来看,樵夫或采药人眼中的视觉印象恐怕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入眼,革命,只有革命才是开创了井冈山的视觉历史化的起点——井冈山—黄洋界的历史化形象起自于20世纪之初中国革命的赋值过程。

若不是由伟大领袖毛泽东发起和领导的革命选择了井冈山为根据地,并创造了一段发生于此地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在革命史的总体框架之中,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那么,无论是井冈山还是罗霄山脉恐怕还得“封存”于它的自然风光的状态之中,因此,是革命再造了井冈山,具体来说,就是革命史对于发生地的“历史化”为视觉化的井冈山奠定了观念基础——出于革命历史对于革命的发展历程与祖国山河的相互关系入眼,革命的发生地的自然风光就必须获得一种观念形态的视觉特征(自1950年代以后,井冈山成为了革命历史的一个母题,不少画家为探索表现它的视觉语言而付出过努力)。

凡此种种,恐怕都必须以伟大领袖的诗词——作于1928年的《西江月-井冈山》作为历史化的起点。以这首词作为想象性的来源,籍以许多国画家们的创作,井冈山—黄洋界获得了一个山水视觉的历史化进程。当然,这也使得所有描绘井冈山的视觉语言必须与这首家喻户晓的诗词构成某种文—图关系,只不过,从革命历史的语境和需要出发,主席诗词与井冈山的视觉化的文—图关系,并不从属于传统的山水画(尽管仍然可以找到传统山水画的来源和影响)。在所有的对于井冈山的描绘之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这个基本的结构关系——实际上,对主席诗词的视觉化形成了以井冈山为母题的革命山水画的一种主要驱动力(与1950年代后形成的新山水画构成一种同源但并不等同的关系)。

饶有意味的是,总共有两首主席的诗词构成了井冈山—黄洋界的视觉想象的来源,这两首诗词的年代跨度(1927—1965)不仅构成了伟大领袖自身的革命历程——从起点到三十八年后的回顾,实际上,两首诗词在景物塑造上也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

从某种象征的意义上来说,主席的第一首诗词对井冈山的塑造,创造了某种地标效应——井冈山就是黄洋界——旌旗摇动、鼓点传令,然后是震天的炮声……这似乎是一个声音的世界,黄洋界的山水意象则笼罩在一片鼓角和炮声的军事声响之中。这对于画家来说,要将这首诗词的意境加以视觉化,其实并不易形成某种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而是更容易构造出一种故事片一般的画面(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就有一段表现该诗词的段落,是以人物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除却了以音乐舞蹈形式塑造的人物主题之外,以井冈山—黄洋界为主题的山水画,恐怕就要等到1965年的黄洋界纪念碑落成,并把这一位于山巅之处的纪念碑当成革命山水的地理标志之后才拥有了某种被确认的“历史化”画面感。事实上,从1960年代之后,以井冈山—黄洋界为表现主题的各种视觉媒介,无论是山水画还是摄影,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这个纪念碑当成是表现的中心,而并不算巧合的是,主席的第二首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也是作于1965年(黄洋界纪念碑正是主席重上井冈山之后才落成),在这首词中,主席之所见已不再是三十八年前的鼓角和炮声,而是一片鸟语花香的世界,在这样一种莺歌燕舞和潺潺流水的境界中,主席的豪迈言溢于表: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朝向刘境奇的井冈山—黄洋界主题山水画,并在头脑中默念主席的这两首诗词中的名句,让我们尝试一下去想象从文字到视觉语言的转换——难道不是吗?一个险字,就给出了想象黄洋界的画面感的关键概念的入口,让我们把《重上井冈山》中的鸟语花香与三十八年前的炮声震彻山谷的那个黄洋界相互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一由主席诗意的“历史化”而转换出来的视觉图景,不仅说明了刘境奇以井冈山—黄洋界为主题的这一批山水画的灵感之源,也把刘境奇的这批创作镶在了新中国以来的诠释主席诗意的“历史化”的历史脉络之中。这个由同一主题所构成的视觉史,就是把作为自然山水的山川河流(地理学意义上的井冈山),化成为一种风云变幻的视觉感受(被历史化的井冈山)。

因此,在刘境奇的笔下,井冈山—黄洋界就是一个革命的风云际会之地——从伟大领袖的诗意中表达的“历史化”重新塑造了罗霄山脉的“气概”,从画面上看,这些都是由革命的气概渲染而成的山峰林野——它的千山万壑、林泉飞瀑和层林叠嶂的视觉感,统统都凝结成黑红两色的风云气脉,形成为一种气吞山河的宏大意象。

我们不妨这样去想象一下,刘境奇笔下的井冈山—黄洋界,实际上构成了革命摇篮的一幅长卷——我们跟随着刘境奇的笔墨,走进了风云变幻的革命历史之中,在他的连续性的画面之中,伟大领袖的诗句赫然闪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冯原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2021年5月

艺术家简介

 

险处不须看2602.png

 

 

刘境奇

1958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造型美术专业

作品获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纪念建党80周年广东省美展银奖

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南北交融》广东美术作品优选展、国画名家笔下的树作品展、岭南国画家笔下的一花一石作品展、“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暨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画精品展”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历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全国轻工行指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刘境奇作品中的红色情怀

在我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色彩就是红色,无论是天空、山峦,还是云朵、气雾,都可见用红色晕染的效果,这已成为我作品的一个图示符号,之所以对红色情有独钟,应该与我的成长背景有密切的关联。     我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的吉安市,1975年高中毕业时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革命老区吉安县做下乡知青。由于家传渊源和耳濡目染,掌握了较好的美术功底,加之自己勤奋努力,在1976年至1980年的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借调到江西东古第二次反围剿纪念馆、宁冈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从事革命斗争主题画创作和复原烈士遗像工作。为体验生活和收集主题画创作素材,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汇聚成一幅幅峥嵘岁月的画面……     虽然这段经历已经过去40多年,但对心灵的冲击已直抵精神深层,我笔下的山水,就是由内心的感觉、情绪、意念和信仰演绎为形式主体,潜意识的物象世界已经与自然景观剥离开来,画面成为追随生活理想的仪式,而向生命深处驱进。无论山峦叠嶂,还是曲径溪流,抑或峰仞挺拔,都在诉说中表现着深沉的红色情怀和信仰与寄托,彰显出诗意盎然的壮美与能量的磅礴。

作品欣赏

 

险处不须看3470.png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一》150X150cm  2019年  

 

险处不须看3503.png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二》68x33cm 2019年

险处不须看3529.png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三》68X68cm  2021年

 

险处不须看3558.png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四》  272X136cm  2021年

 

险处不须看3590.png

 

 

《印象黄洋界之二》90X98cm 2020年

 

险处不须看3615.png

 

 

《印象黄洋界之三》90X130cm 2020年

 

险处不须看3641.png

 

 

《印象黄洋界之四》68X130cm 2021年  

 

险处不须看3669.png

 

 

《赤焰雄风朝云起之一》68X68cm 2018年

 

险处不须看3696.png

 

 

《赤焰雄风朝云起之二》33x33cm 2018年

 

险处不须看3723.png

 

 

《井冈山记忆之一》 68X68cm 2020年

 

险处不须看3749.png

 

 

《井冈山记忆之二》 68X68cm 2020年

 

险处不须看3776.png

 

 

《井冈山记忆之三》90X130cm 2021年

 

险处不须看3803.png

 

 

《风卷气霄云雾开》33x33cm 2018年

 

险处不须看38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