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万寿八仙宫:道不曾远去

2019-03-25 19:38 来源:综合

文/玉灵子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些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一种力量便是信仰的力量,那一些人则是坚持信仰并传播信仰的人。

——作者题记

万寿八仙宫,一个从人们口耳相传的“八仙庵”走向形神渐丰的道教十方丛林,正穿越时空的羁绊让西安东关长乐坊的地标鲜活了起来。拉近八仙宫这座千年古观与善信的距离的是一场网络弘道的探索。

2013年,西安八仙宫在监院胡诚林道长的领导下设立了“弘道部”工作机构,陆续开通了官方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专项负责道教文化的传播。当付薇老师第一次告诉我,让更多的信众了解道教、走进道教、学习道教、热爱道教、传播道教文化,弘道需要时代的载体与平台,这就是八仙宫在做的事情。我也只是听听而已,并未特别在意什么。

一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多人只是知道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所言,而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成道的道路以及到达理想彼岸的轨迹似乎是“三生万物”不可名状的事情。至于凡常中老子被奉为道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在香火缭绕中自然神圣,或近或远大抵每个人也是感受不同。

0513_50.jpg

天有天行的道,人有人走的道,千百年来亿万众生对“本原”与“循环”的探索从未止步。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因道结缘付薇老师,亲见了她所推动的八仙宫网络平台的栏目渐渐气象蔚然,十方善信更加便捷关注宫观,一批弘道者凝聚发力,道教经典与注释陆续推出……哪些因这一平台而有因果的人事,令我深深感念“道不曾远去”。

当年,付薇老师为了能够更高层次的了解道教、传播道教文化,毅然下定决心放弃了在甘肃兰州的高薪职业,回到西安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亲人的“讶异”与道友们的“欢欣”一如艰难与光明并存。燃烧理想而成就光明的理想,非同道中人或难以理解。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信众真实地了解道教以及各宫观的传承,她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道教宫观。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她不辞劳苦的传播道教文化的感人之举,感动了道教信众,更感动了好多宫观的负责人。网络上关于道教的资料逐步增多且正规起来,更多的人开始热爱上道教并加入了弘道的队伍中来,“真实可靠的道教知识”成为大家共同行动的方向。八仙宫的监院胡诚林高瞻远瞩,看到了道教网络弘道的薄弱,诚聘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付薇老师成为不二人选。在八仙宫刊物《玄门道语》基础上拓展弘道平台,成立“弘道部”并陆续建立官方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在胡道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乃至海外更多的善信开始关注八仙宫网络平台,很多人成为该平台的忠实粉丝。

笔者也是八仙宫网络平台的粉丝之一。因跟随恩师默道人学习堪舆命理、阴阳历算、三式六壬遁甲之属,那段时间居住在南五台山上的“独松阁”,与外界往来甚少,八仙宫网络平台便成立与道友交流信息的窗口。2014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五),恩师倏然羽化,仙年九五。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付薇老师,自己早已悲痛至极,泣不成声,随后赶往八仙宫附近的丧葬用品店,和师兄弟们为恩师着手准备身后事(感谢付薇老师的帮助,一个用品店晚上九点多钟还开着门)。后来还专门向胡道长请教了道士葬礼的相关事宜,为恩师守灵三天,扶棺归葬周至山中。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最亲的人或朋友。我庆幸自己遇到了道教,感恩生命中的贵人付薇老师、胡诚林道长、好友吴汉兴老师、好友刘海客老师、陈法永道长……感谢道教文化及其网络传播平台使我在恩师默道人身后走向了另外一片新天地。

0513_29.jpg

道有无常。或许因为有与恩师一起参与过的堪舆项目经历,当陕西古建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惠耕大师委托陈法永道长推荐一位精通堪舆命理的学者来院里工作时,我幸得入职。虽然与恩师曾做过靖边LNG项目、海伦国际、尚书房楼盘、长乐国际金融中心、终南山(南五台)宗教文化休闲度假区等多个地产项目的堪舆规划工作,但对于这所在世园会、国际园林博览会等设计项目屡获金、银奖的研究院,要独立担纲每一个项目堪舆规划,我深感专业知识储备的有限。正是依托网络平台所搭建的人脉资源、所提供的专业信息,怀着学习的态度及认真钻研的精神,我一步步走到了以文物保护、仿古建筑、环境景观、风景园林、旅游规划等设计及施工为主的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院经常有寺庙道观等设计及施工的成功案例,院里的人对道教文化也有不少的功底,特别是院长,对道教文化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我开始不曾想到的。从4650亩的山西省侯马市张少村城镇项目的堪舆动工,到286亩延川乾坤湾“伏羲文化园景区”堪舆规划,再到吴起县“吴起将军主题公园”、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景区”、陕西“翠园锦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风水堪舆工作,我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亦在不断的加深。可以说,中国的建筑寄托了对道的敬畏、对祖先遗存的传承,在在可见。在研究院,常常会碰到同事见了我行道教礼,令我总有穿越之感。或许,生活中,道无处不在。

仔细揣摩八仙宫网络平台与我的成长,私以为有三点对自己工作或人生影响较大:一是对“道”的敬畏,二是对“德”的崇尚,三是对“善”的诠释和践行。

八仙宫的网络平台讲述“道”与“德”的历史。先秦道家老子提出“万物莫不尊道贵德”,认为修道有成,与道一体。道教认为,“道”生万物,不自恃以为功,生而不有,长而不宰。道的尊贵及高大,其最直接体现就是“德”,道造化万物德蓄养万物,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对于信道和修道人士来说,修道首要条件是立德,也就在不断累积功德。立德的关键在于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品德,在内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八仙宫网络平台弘扬的道教文化,无论是历代祖师的修到历经还是道教宫观大型法式活动,亦或对历代道教经典的诠释……无不体现出对“道”的敬畏和“德”的崇尚。这种主张,我在“乾坤湾伏羲文化园景区”进行了自觉应用,“十二层天境”的天梯、登顶后的伏羲大帝“神坛”、峻岭之上水岸湖泊之畔的“仙山琼阁”等无不在重构一种“自然—释然—当然—怡然”的状态与秩序。

有趣的是检索八仙宫官网,其显示的是“行善路上-勒建西安万寿八仙宫官方网站”,这不仅是一个符号,更体现其对自身使命的自觉,对“善”的诠释和践行。道教讲究的是行善积德、柔弱不争、天人合一等,这些核心和精髓的文化,都离不开一个“善”字,“善”是道德的表现,也是修道的追求。修道主要有心性品德的修养及身形生命的修炼两个方面,存想守一,和合长生。八仙宫网络平台相关行善的信息,深深影响到自己工作及人生。八仙宫积极关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陆续向各种自然灾害、扶贫救灾、希望工程等捐款捐物达700多万元。近些年来八仙宫将目标重点转向贫困在校学子的救助。

诚如八仙宫监院胡诚林道长说“慈悲落在实处、让行善走在路上”“尽管我们能够做的微不足道,能够贡献的力量也很微薄,但我们一直坚持行走在慈善的路上,我们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活动中来”……道教的慈善是“正己化人”的过程。响应八仙宫的活动,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我们这些网站粉丝眼里是不仅是个人的修炼,更是践行“善”的应当。

0430_50.jpg

天道循环,自有因果。有幸与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样一群人同道,我收获着幸运。先后被院里聘为特邀专家,成为西安市风景园林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又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园林专业,积极参加相关行业工程师的评选……个人私下认为,八仙宫网络平台传播的道教文化,更关心人们如何生活。就像骊山老母(女娲)关心的是天塌地陷之后人们无法生存,于是就有了“补天”的传说,大地荒凉了应该让其生机勃勃,于是就有了“抟土造人”,而且化身媒神教人婚姻,让人们自己传宗接代而享受天伦之乐。人们的迫切需要和美好追求就是道教努力的方向,而这也恰是八仙宫网络平台建立的初心。

除邪辅正,道炁常存。我庆幸在这个平台上认识了信正、缓之等还有记不清名字的道友,他们为这个平台的今天都贡献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其实,道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信或不信,不舍不弃,不曾远去。不自贵,不妒忌,不妄语是修行;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周济穷苦也是修行;乐人之吉,施恩不求报,济世利人,慈心于物,与大道同心亦是修行;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而修道有成。

感谢八仙宫网络弘道平台,是我们认识到道不曾远去,离我们是如此的近,希望其越办越好,能使更多的信众爱道弘道!祝愿八仙宫香火鼎盛,道法昌盛!

福生无量天尊!

(作者系陕西古建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特邀专家;西安市风景园林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