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海归精英"支招"发展中国特色垃圾分类体系

2019-04-19 11:50 来源:综合

 2019年7月1日,最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正式进入施行阶段,上海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热情纷纷表示了支持,但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的担忧,除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以外,对监管和处罚办法也表示了一定的疑惑。

  

 

  支持垃圾分类摆脱形式主义

  根据多地试点小区调查显示,83%的民众非常支持垃圾分类,愿意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11%的民众表示,愿意支持但是不希望影响原本的生活,6%的民众觉得,这件事环保意义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环保热情还是非常高涨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在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大家的参与度却并不像问卷调查显示的一样高,而且经常出现反弹。经过访问,得知大致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三点:第一,小区居民认真分类但是发现收运的公司并没有执行分类收运,极大地伤害了居民的参与热情;第二,有些小区投入的所谓智能化设备只注重形式主义,为了引入智能设备而引入,并不符合居民生活习惯,而且由于箱体狭小、未及时转运等原因,经常造成垃圾要堆放在垃圾桶外面,破坏小区环境;第三,生硬照搬国外定点投放,不考虑我国居住状况及家庭垃圾特点,造成居民极大的不便利。

  这三点从某些角度反映了我国环卫体系相对不成熟,多依靠人工,成本相对较高才造成了这种“一锅端“、“能省则省“;的环卫作业模式,对于互联网大数据及智能设备的熟练融合程度不高。但是这些都极大的伤害到了民众参与的热情,阻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

  

 

  吸取国际经验结合先进技术符合中国特色

  就垃圾回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们有幸走访了中国环联副秘书长、美国伯德固废有限公司(BWS)联合创始人霍金阁,她表示我国垃圾现状与日本欧美等国不同,在推动垃圾分类及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居民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客观因素,参考欧美日等国的经验模式的同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之路。

  比如日本,社会结构中家庭主妇比例较高,平均每天大约需投入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垃圾分类;欧美等国又有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因此养成了定时分类收运的主要模式。中国家庭作为双职工夫妻为主,而且居住密度高,多国经验相比之下,可能更适合借鉴美国现代机械化的模式,来减少居民的压力,实现分类目标。

  同时,各国饮食文化的不同,也直接导致各国垃圾成分的不同,尤其是湿垃圾的比重和复杂程度相去甚远,这也是我国垃圾问题难解决的主要问题来源。我国厨余垃圾比例平均超过50%,且成分复杂,各省市之间差别也很大,但欧美等国的厨余垃圾比例一般在11%左右,成分相对单一,组成成分的特殊性也导致欧美等国分类模式和后端处置技术在借鉴过程中需要调整。

  另外,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问题都归咎于国民素质。欧美日等国垃圾分类从提出至今大多已有二、三十年以上的历史,是经历了很多阵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经历一样的阵痛才能体现国民素质。他们部分的失败经验,其实是源于多年前的生产力水平,但现下科技进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辅助,是可以最大限度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垃圾分类及减量,打造无废城市、智慧城市,满足人们对于美好人居环境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向往的

  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霍金阁副秘书长,对国内外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危险废弃物处置、垃圾分类收运等的工程技术十分熟悉,同时也参与了国际上多个环境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与执行,她对中国的垃圾分类充满了信心,她表示,“;结合我们最新的设计和技术,中国垃圾分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但能够方便居民,还能够降低成本,同时帮助政府提高监管能力。”;垃圾分类的执行及随之带来的环境改变,将会更实在更彻底。

  最后,霍金阁秘书长透露,她的团队即将在江苏省展开最新的垃圾分类试点项目,进一步帮助推进垃圾分类事业。

  各地相继出台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在全国都掀起了垃圾分类大浪潮,近期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垃圾分类工作会议,也意味着中国垃圾分类回收的坚定决心。结合海归精英们的国际先进经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系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