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公安文坛上的一位轻骑兵

2021-08-27 14:42 来源:综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素什锦年,三十几年转眼已逝,但在济南市莱芜公安系统,郝效德作为一名书写的行走者,始终像一位永不停歇的战马,踏遍了各个分局、各个派出所的大门,留下了他采访、书写的足迹。

 三十年如一日,他,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笔耕不辍,一直用他手中的笔撰写着新闻,撰写着小说散文,续写着他人生的华章。如今,他满头黑发变成了银丝,苦吗?累吗?他总是笑脸相对。因为这满足了他一生的夙愿,圆了儿时的一个作家梦,并让该梦大放异彩。他从不说苦叫累,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因为只有付出他才感到快乐,只有奉献他才感到生命更有价值。从他朗朗的笑声中、从他风趣幽默的话语里、从他黝黑刚毅的脸膛上、在他饱经沧桑的面颊中,我们读懂了这一切,读懂了他的心。

 郝效德男,1964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自1978年7月至1987年8月在原莱芜市羊里镇党委报道组担任通讯报道员;1987年至2019年一直在山东省原莱芜市公安局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工作。自幼酷爱新闻、文学、书法、摄影等艺术,并在市、省、全国报刊、杂志及电视台发表新闻及文学、摄影、文学作品上万件,并多次获奖。曾被《大众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单位聘请过特约通讯员或记者。曾4次荣立过三等功;多次被大众日报、法制日报、省公安厅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16年至2017年,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沈鹏弟子刘京闻导师工作室学习并结业。先后出版过《郝效德文集》、《莱芜大案卷宗》两部作品。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学院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郝效德生长在汇河南岸的郝中荣村,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父母都是文盲,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自打懂事起他就立志好好学习,当一个有文化的人,摘掉文盲家庭的帽子。进入学校读书后,他学习一直认真刻苦,顺利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上高中期间,他就爱上了新闻写作这一行,经常利用学习之余向县广播站撰写稿件并经常被采用。自那时起,他就立志当一名记者,记录百姓生活万象,书写世间温情冷暖,吃一辈子新闻饭。所以,他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连续两年填志愿都报考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编采系两所大学,只可惜都只差几分,名落孙山。但他落榜不落志,逆境之中不言败,时刻不忘写新闻,怀揣着作家梦,一路向前、向前!他务农推过小车,干过砖瓦厂拉过地排车,但无论所干的活多苦多累,他都坚持辛勤耕耘,写作不止,甚至在梦里亦奋笔疾书,很快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通讯员。

 机遇永远垂青于孜孜不倦、有准备的人。1979年,他有幸被调入羊里镇党委报道组。天地大了,写稿面更广了,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更加珍惜岗位、珍惜分分秒秒,更加吃苦耐劳,成绩也越来越突出,每年都被县广播站、《泰安日报》、《农村大众》、《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用稿300多件,成为全市通讯员中的佼佼者。

 每一颗耀眼的星辰,总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1987年8月,莱芜县公安局创办《莱芜公安报》,他被从羊里调到县公安局编辑《莱芜公安报》,并担起向各新闻单位撰写稿件的任务。面对工作特殊、专业性强的公安工作,他不怕吃苦,认真学习公安业务,掌握了解公安情况,很快使自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为新闻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写作是个苦差事。但他热爱新闻写作,热爱新闻事业,甘于吃苦、乐于吃苦,以苦为乐,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辛勤劳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公安新闻有它的特殊性,写一篇稿件很费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报道,从采访到写作要做大量工作,而且采访需要和每个办案民警、以及受害人、犯罪嫌疑人进行坐谈采访,对每个环节、每个情节都必须弄清楚,但他总是认真对待,从不马虎,从不怕麻烦,有时一个案件光采访就得需要十几天,来来回回跑好多趟,他总是不辞辛劳、圆满完成任务。

 刚到县局时,写稿一律用稿纸,他打好复稿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常常挑灯夜战到深夜,黑暗的夜里,从他写作房间里发出的亮光,似乎在迎合着黎明的到来,因为启明星在记述着这亮光的长度和厚度。起初,他居住条件不好,在平房里夏天蚊子多,晚上加班被蚊子咬得两腿发麻,红肿瘙痒。情急之下,他就钻进蚊帐将头和手伸在蚊帐外写。他不仅写新闻,而且还常写简报、信息和抄写材料及印材料,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眼晴熬得经常眼球上血丝不断但他从无怨言。写作这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战胜所有的不便与困难,只要能让他写作,他就像一个充满气的篮球,劲头儿十足。他身边的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一提起“郝效德”,人人竖起大拇指。

 几十年来,他具体写了多少份公文材料,记录了多少份领导讲话、他早已记不清楚,但要说用信纸总有几百本了。

 他常说,“既然领导把新闻写作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就得全力以赴、就得挑起这幅担子干好它,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和要求,一定要对得起工资和良心。”他在对待工作问题上,总是一扑实心,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刚进公安工作的那些年,他家里还种责任田,由于工作忙,他常常顾不上回家帮忙,家庭重担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有一年局里办合同民警培训班,当时正逢秋收时节,他一连二十多天没回家,家里的几亩玉米地从收获再到种上小麦,全由妻子一人干的,最后,活虽干完了,妻子却被累病了。到现在想起这事,他仍觉得自己愧对了妻子。

 郝效德有个倔犟脾气,就是无论干啥,不干则罢,干就干好。在写稿过程中,有些稿件为了配合某些行动,必须快写快发,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对于这类稿子,需到上级新闻单位去送但常常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一年深冬,数九寒天,大地冰封,领导安排他去济南一家省报送稿,在出发前天气就阴沉着,但稿子又必须快些见报,他不顾恶劣的气候环境,乘坐局里的车便往济南急赶。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天竟又下起了大雪,晚上寒风刺骨,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冰,当车行至北江水村北一河坝时,车轮打滑,差点翻入水坝内,幸亏被一拦墩拦截才避免了事故发生,如果那次车翻进坝内人命可真的难保,如今想起这事,他还心里感到后怕。

 后来和莱芜日报办“莱芜公安”专版,每周一期,他和另一名年轻同志负责写稿组稿,每期近一万字还需至少三幅照片,工作量大。但他不因年龄大而后退,而是和年轻同志做一样多的版,尽管苦些累些,但他依然坚挺在写稿组稿第一线。因为他心中有个标尺,那就是办好公安报,为公安事业多做贡献。

 郝效德,他的为人处世、工作态度,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厚道诚信可靠。在公安系统,凡了解郝效德的人都评价他是个好人,为公安局下了一辈子力,可以肯定地说他为公安的宣传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公安英模群体里,必然给他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近他出版了一本《嬴牟奇案》,该书共收集了进入公安以来他撰写的135个典型案例,长达512页、近50万字。另外,他还写了数十几篇达1万多字的长纪实文学,每篇案例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出版的《郝效德文集》,达100篇文,多达30万字。2021年下半年他又要出一本《小小说集》,多过30万字。

 他有深厚的写作功底,他写的文章风格独特、通俗易懂,耐读性好,感染力强,社会影响大,教育意义深。如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谁是绑票者”“‘12.1’特大爆炸案始末”“遮住面孔遮不住罪恶”“汽车大盗的末日”“揭开嬴城遗址古墓被盗掘之迷”等稿子,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写作是位多面手,爱好广泛,经验丰富,他不仅会写新闻还会写公文;不仅写文学还会摄影,尤其是书法已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他先后拜相形字大师刘汉民、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亓汉友为师等,他写的书法多次在全国、省、市展中入展和获奖。大气飘逸,尤其是相形字独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

 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帮助派出所、局机关处和民警撰写单位和个人典型发言、典型事迹材料,不计其数。三十多年来,共为单位和个人无偿撰写各类典型材料2000多份。

 他经常参加文化下乡、书画下乡等活动,对一些向他求字的人他都尽量满足,几年来,他共无尝赠送书法作品3000多幅,为人题写书名12部。

 要说到他的书法梦,还得将时针拨回到他小时候。因为对联,让他种下书法家梦想。

 小时候过春节,大人小孩不仅穿新衣,而且最能显示新年的,还得数家家户户贴在门上的那红红的对联了。人们不论富贵还是贫穷,过年第一件事就是贴对联。而在他童年时的一年,过节父亲贴对联出的大笑话,深深刺痛他幼小的心。

 那年,他父亲找人写对联,由于排号的人多,写对联的少,直到写完他们家的对联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再找人帮忙贴对联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他父亲就亲自贴,可他不识字,竟把五个福字贴到了一个门口上。大年初一拜年,人们都笑话他父亲不识字,连个对联也不会贴,有的干脆耻笑说:“五福就是无福!”弄得父亲好不是滋味,脸上也总觉得没面子。

 此事,在郝效德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就是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学文化、学写字,最起码也得会写对联、贴对联,让大伙看看文盲家庭也能出“秀才”。让“睁眼瞎”的历史一去不返。

 因此,从上初中开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跟一位会写毛笔字的老师学写毛笔字。当他踏进了莱芜十六中学门,老师见他写的字不错,就把班里写宣传栏、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了他。他有了自己学习、展示才能的舞台。从此,每年过春节,郝效德都买上几瓶墨汁,义务为本村的乡亲们写对联,当看到写的一副副对联,被乡亲们贴在门上时,心里就有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留在他心灵深处的刺痛:父亲当年贴错对联的尴尬和被嘲笑挖苦的的影子,亦变得渐行渐远。

 郝效德痴迷于书法。他认为,书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发扬其长处,别出心裁,适应时代和人们的需要,因此,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他老想着在书法上能搞点什么创意,创立一种有特色又让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字体。于是,他独创了一种书体——意象形书法。所谓意象形书法,就是一种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相融合的创作格式。这种书法主要是在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而成的,并没有脱离出传统书法的轨道,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发扬和创新。

 经过不懈努力,他先在创出了意象形书法十二生肖的基础上,又创出了全家福、十二生肖图、猴寿、龙寿、虎头寿等意象形书法,所创作品均已被山东省版权局注册登记。

 随着他对书法艺术的顿悟,每一个鲜活的字体对他都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如醉如痴地研究每一个字的独特“相貌”,成为他的最大爱好。

 他与书法就像一对老朋友,相互难以忘记。一天不写字,感觉生活索然无味。书法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风貌的一部分,连做梦都是“他是书法,书法是他。”

 郝效德多才多艺,缘于他对生活的挚爱和孜孜以求,丰厚的家乡生活经历和自幼要强的性格及爱好,引领他走上了文学艺术道路。如果说起初写作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谋求个“铁饭碗”的话,那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在写作道路上的迈进,使他越来越感到写作不单纯再是一份工作、一个饭碗,而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无限提升。

 郝效德醉心于写作,视写作如生命。他好像一名建筑师,把一些碎砖、碎瓦、碎石块,通过精心设计加工,建成一座座漂亮的房子,让人们去观看,去欣赏分享。当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等一切素材,经过精雕细刻,写成小说、散文、随笔等体裁的文章,随后变成铅字,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时,尤其是当他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给人以鼓舞、以启示、以教育时,他就会感到格外愉快,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将随之而生。

 有人说,老郝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写这个干啥呢?老郝回答:“没事找乐子,俺乐意!只要俺能写得动,俺就会像老黄牛一样,耕耘不止,写作不停。让写作的快乐伴俺到永远!”

 写作不易,郝效德无疑是众多写手中的一股清流。默默耕写几十载,阅尽千帆仍初心。书写已经成为他生命里最靓丽、最深厚、最深沉的底色。

 祝愿他:驰骋在公安战线上的这匹永不停息的战马,在书海里奔放遨游、在文坛上挥洒耕耘、在墨池中泼墨挥毫、在光影间自由自在的采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