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江苏东台:“新型工业化”的“同”和“不同”

2024-02-23 09:22 来源:综合

文:袁清,责任编辑:刘 灿,与《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外版联动

这两天,不仅仅是东台,江苏各地举行的“新春第一会”,大多不约而同把主题锁定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热辣滚烫,为何是它?“风向标”的意义在哪里?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提供的强大动力。从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到2023年9月22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会上传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再到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逻辑清晰,念兹在兹。2月19日东台的“新春第一会”主题为:动员全市上下坚定“工业强市”首位战略,全面点燃推进新型工业化。东台强调“工业强市”的首位战略,“新型工业化”则是战略指引。

熟悉和研究东台城市战略的都知道,“工业强市”系东台2023的“新春第一会”的“强音”。彼时,“工业强市暨招商出征大会”召开,东台市委书记商建明指出,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工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持续焕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强烈担当精神。“工业强市”的头号工程,有着东台2022年收获了“两个千亿”(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和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超1500亿元”时空坐标下的战略部署。

用文化理念逻辑承继的视阈看,文化是一种信仰、价值体系,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其后果。今天东台的“新型工业化”有着过往“工业强市”头号工程的坚实基础。东台“首位战略”强调一以贯之,“战略指引”凸显哲学思辨。

何为“新型工业化”?它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更好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

“东台将以生龙活虎的冲劲,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开票销售首次跨上两千亿元台阶。”东台市委书记商建明说,要立足工业经济现实特征和长远未来坐标方位,奋力走好新型工业化“12345”东台路径,加速形成跨越发展全新局面。

工业化不仅要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带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率的提升。东台着力的“培育新质生产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新型工业化是新的产业形成或新的生产方法创新运用的过程。

东台的“新型工业化”,还是要看东台过往的文化理念:去年10月6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东台提出要坚持“‘总量、序时、增幅、结构、位次’一起抓”。传统工业化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转变到“新型工业化”。

过去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西方主流工业文化,似乎无法从根本上为这种深刻转型提供支持,只能在惯性作用下进一步走向不可持续危机。观察今天东台“立足工业经济现实特征和长远未来坐标方位”的这一文化底蕴,我们看到东台将“过去时”“进行时”联系到“增长极”,看到了东台致力于“新型工业化”的时间观、空间观、历史观和发展观。

纵观包括县域经济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而非简单的“经济增长”。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有机结合?“新质生产力”可以说是解决“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推动“经济发展”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以及不断增加有效供给的有效路径。

无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忽视思想、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这种作用至关重要。东台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路径,有着上述理论的思考。经济学的认知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瞄准百强县第一方阵,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激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台崭新篇章。”观察东台的“对标”“时空”,强调“工业强市”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灵魂,用新质生产力厚植这一“首位战略”,强调“人文经济学”聚焦的“人”这一因素,实现了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内在统一。

东台深谙:“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优质制造,正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发展的智能制造,正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丰富的新技术应用场景优势;发展先进制造,推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袁,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战略营销专家,政府、央(民)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