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媒体纪行|安顺西秀区:百年名校籽籽“同心”促团结

2025-10-31 17:47 来源:中国报道

       安顺一中以其百年坚守,成为了安顺这座主城各民族前行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西秀这座中心城区籽籽同心绽放“团结花”,书写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安顺一中自1906年创办以来,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已然成为一所声名远扬的百年名校。同时,也是贵州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这所学校不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培育出万千英才,更以其独特的校园文化载体,古槐树、状元梯、图书馆,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理念深深融入校园血脉,让团结之花在师生心中常开不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中副校长程垚这样介绍道。

QQ20251031-174817.jpg

       古槐的“共生”内涵

       踏入安顺一中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拥有五百余年树龄的古槐树,随着程垚指引,我们来到了古槐树下,它傲然挺立,气势非凡,已然成为校园里最具辨识度的“时光符号”。

       这棵古槐树不仅因其悠久的树龄入选全国100株人文古树名录,更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师生敬仰。 

QQ20251031-174825.jpg

       “五百余年来,它默默见证了学校从旧时学堂到现代化校园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各族师生汇聚一堂的热闹景象,成为校园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程垚说道。

       古槐的“共生”涵意,在校园生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每年春天,当槐花绽放,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学校便会举办盛大的“古槐文化周”。

       活动期间,师生们围坐在槐树下,分享书中的团结典故、成长里的互助经历,共同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大家还会一起收集槐花瓣,制作精美的书签、布置展览,把对校园的热爱和对团结的期许融入其中。

       课余时间,不同民族的学子常在这里讨论难题、交流心事,偶尔还有孩子绕着树干追逐嬉戏。

QQ20251031-174832.jpg

       在古槐的树荫下,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温暖互动,成为校园最动人的日常,古槐也早已成为各族师生“同心共生”的精神象征。

      “槐树就像中华优秀文化,各民族文化就像它庞大的枝叶,构建起安顺这个庞大的文化根脉体系。”随行的一位老师表示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古槐与师生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文化美丽画卷,共同进步,共同奋斗,成为了安顺民族大团结的一道靓丽风景。

      “状元梯”的精神“地标”

       古槐树下的“十七状元梯”,是安顺一中传承百年的“精神地标”,承载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理念。

       这组石阶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共17级台阶,取“要起步”的谐音,寓意步步攀登、追求安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才辈出的籽籽同心勠力故事。

QQ20251031-174842.jpg

       这些校友来自不同民族,却有着同样的奋斗底色,他们的故事时刻激励着后辈学子,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天清晨天微亮,“十七状元梯”就热闹起来。各族学子背着书包,或独自攀登,或结伴同行。梯道上还时常响起此起彼伏的背书声,诵读声交织成校园清晨独特的旋律。

       考试季时,学子们会在梯道旁的“心愿墙”贴满便利贴,写下“和身边伙伴一起冲刺”“愿我们都能奔向理想”的期许。

       这石阶,不仅是通往教室的必经之路,更像一条“团结奋进路”,让学子们在攀登中明白,个人成长离不开同伴助力,集体进步需要大家同心协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子们在攀登状元梯的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的卓越,更追求集体的共同进步。

       图书馆的“团结”故事

       安顺一中图书馆的发展,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团结史诗,其起点是1958年学校退休教师王培珍的个人善举。

QQ20251031-174850.jpg

       当时,王培珍将自己珍藏的300余册书籍,涵盖线装古籍、现代文学名著以及记载地方风土人情的手稿,悉数捐赠给学校,希望为学子搭建“能读书、爱读书”的小天地。

       最初,这些书被安置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旧教室里,师生们自发找来木板搭建书架,取名“培珍书角”,开启了图书馆的最初篇章。

       王老师的善举如一粒火种,迅速点燃了校园内外的爱心。此后数十年,越来越多人加入捐赠行列,校友从外地寄来新书,周边居民送来珍藏的工具书,乡贤出资修缮馆舍,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图书、分类归档,甚至有识之士出钱出力几番修缮图书馆,都成为了这里民族团结佳话。

       如今,“培珍书角”已发展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达15万册,还专门设立“地方文化专区”,收录各类记载本地历史、民俗的文献,供师生查阅学习。

QQ20251031-174858.jpg

       图书馆的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捐赠名单”,近70年来,无数捐赠者的名字密密麻麻排列其上,他们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行业,却因对教育的热爱、对团结的认同走到一起。每本书的扉页上,都贴着记录捐赠者心意的小标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里,一本本书籍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纽带,书写出安顺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共助教育的动人篇章。

       百余年岁月流转,安顺一中以古槐为证、以状元梯为引、以图书馆为媒,将团结理念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QQ20251031-174906.jpg

       如今,各族学子在古槐下并肩成长,在状元梯上携手攀登,在图书馆里共享知识,这些平凡而温暖的日常,正是“籽籽促团结”的生动写照,也让这所百年名校的团结之魂,在安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这所百年名校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教育底蕴,为安顺民族团结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西秀主城区的一座历史精神丰碑,更见证着西秀区民族团结事业生生不息,荣辱与共,凝心聚力的发展实践,树立了这座城市民族团结教育的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实现民族团结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图文/采写 郭翰  安顺西秀区民宗局)